摘 要:清代至民國初期,川東地區古床式樣基本定型,床上的雕飾工藝亦運用普遍。筆者從材質、技法、題材、風格等方面著手,對川東地區古床的雕刻裝飾特征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力求對該方面的研究有所補益。
關鍵詞:川東地區;古床;雕飾
中圖分類號:J314.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3—1332(2010)03—0038—05
與京作、蘇作、粵作、晉作、魯作、寧波作乃至揚州、云南、徽州作的家具相比,古代巴蜀尤其是川東地區的家具在材質上乏善可陳,因而見載探討著述的文章甚少。然而,就其雕刻工藝及內在意蘊而言,仍有其精巧之處和獨具的特色。
一、川東地區古床的主要材質
木材的選用是家具品質的重要保證,同時,家具木雕工藝對木材的要求也很高。川東地區地屬亞熱帶落葉闊葉林帶,氣候濕潤,降水充沛,四季分明,林業資源豐富,這為傳統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以重慶地區為例,據《重慶市志》記載:“該地樹種主要有黃桷樹、松、杉、柏、楠木、銀杏、香樟、黃荊、皂英、南方紅豆杉、黃連、桂花等?!?/span>① 由于經濟條件限制,川東地區的古床使用如花梨、紫檀、雞翅及紅木類優質木材的極少,大多就地取材,主要為松木、杉木、柏木、樟木等,而就地生產的楠木也不多見。有的老床還用不同的木料混合制作,將好料用在表面。相對而言,材質較好的有以下幾種:
楠木又稱“紫楠”、“柟”,品種較多。《博物要覽》記載:“楠木有三種,一曰香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
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向明視之,的爍可愛。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水楠色清而木質甚松,如楊之類,惟可做桌凳之類?!?/p>
② 楠木在四川地區生長較多,如《新增格古要論》記載“楠木出四川、湖廣,色黃而香,故名?!雹坶緦倜F木材,明清兩代皇室為修建宮殿、制作家具,曾常年到四川地區采辦楠木。楠木生長較慢,木材結構較細,有香氣,干燥布列,伸縮性小,紋理美觀,木質較軟,因而較適宜雕刻。(圖 1)
樟木屬樟科,亦稱香樟。常綠喬木,樹皮暗灰褐色,縱裂。高可達數十米。產地廣布于長江以南及西南各地。長期以來樟木一直是家居的主要用材,其質地堅韌而有光澤,年久后色澤漸深,古樸美觀,是較好的木雕用材。
圖1:楠木雕花
柏木屬常綠喬木,產于我國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地區,木材為黃褐色,木質細膩,還有芳香的氣味,也是家具優良的用材。
杉木亦稱沙木,屬常綠喬木,品種較多,有冷杉、水杉、紫杉、柳杉、池杉等,杉木產地較廣,川東地區亦有種植。其材質較輕,耐腐朽,不變形,故常作為髹漆家具的胎骨,同時亦是家具雕刻良材。
上面介紹的楠木、樟木、柏木在家具收藏界被稱作柴木,在川東地區也算是上等木材了。故而這里用柴木制作的古床數量有限,紅木之類便更少了,大部分古床所用木材主要是松木、杉木等軟木。川東地區老床“本土化”特點決定了它們在材質方面探討的價值不高,難以在質地、紋理及色澤上與硬木相比。但它們卻都適宜于雕刻,于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便主要地放在其雕刻工藝、裝飾技法、內在意蘊以及它的地區民俗文化特色上。
二、川東地區古床的雕飾技法
所謂木雕技法,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于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地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川東地區的古床雕刻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技法:
1. 浮雕
浮雕技法在川東地區的古床中應用較為廣泛,它主要應用在床的花罩、楣子、欄板等部位(圖 2)。浮雕又稱陽雕或凸雕,它是減地等雕刻方式,去掉不需要的部分,使圖案形象凸起。浮雕根據凸面大小的不同可以分為淺浮雕和深浮雕,因川東地區木材材質特點的限制,技法多采用淺浮雕形式。浮雕需用的工時較線刻多,工藝要求也相對較高,好的浮雕立體感強、生動活潑,有呼之欲出的效果。川東地區的古床浮雕,雖受材質所限,體感不夠充分,但仍能以題材豐富、圖案多樣取勝,且造型也不失于活潑美觀。
圖2:欄板(浮雕裝飾)
2. 透雕
透雕又稱“鏤空花板”,即將花板底子鏤空的一種工藝手法。川東地區的古床透雕多用古床的花罩、楣子、欄桿、窗欞等部位。(圖 3)其制作方法,通常先在底板上畫出所要雕刻的圖案,除雕刻的物象和需要連接的地方外,其余部分全部掏空,物象和連接的地方再層層用各種鏟和雕刀進行雕鏤,刀功的力度和形狀往往統一而且勻稱。川東地區古床的花罩、楣子透雕多為單面雕,偶見雙面(內外造型一致),這主要是因為該構件位于床的上方的背面,視覺不易到達,故而省略。而窗戶則多采用雙面雕,便于審美。透雕技法突破了板材的封閉狀態,使之玲瓏剔透,產生了一種穿越木質的視覺感受,較浮雕更具強烈的體感和靈秀之氣。另從實用的角度講,運用透雕技法克服了木材纖維橫向不如縱向易雕的缺陷,既節省了木料,同時也有利于床內采光。
圖 3: 花罩與楣子(透雕裝飾)
3. 圓雕
圓雕是立體的圓形雕刻,又稱全雕,即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體的形象,它實際上是一種具有三維空間藝術感的雕塑藝術。圓雕技法在川東地區的古床上運用較少,常見的應用部位主要是望柱的扶手(圖 4)。由于圓雕的審美視覺是全方位的,因此對其技藝要求也更高些。其雕刻手法先對主體鋸鏟輪廓,再加工物象的陪襯部分,一層一層進行雕刻,由表及里逐層鑿剔,先雕粗,后雕細,直到細部刻畫光滑為止。川東地區古床的圓雕題材主要為植物類和動物類,如金瓜、蓮花、瑞獸等。
圖 4: 扶手(圓雕裝飾)
4. 線刻與繪飾
線刻,顧名思義,是指用線條刻畫出圖案。此種技法較省工事,主要應用于古床的一些不太顯眼的部位的裝飾上,在川東地區,該雕飾手法應用最多的部位主要是古床兩側的圍屏,(圖 5)部分古床的床枋上也用線刻修飾,該技法刻畫題材多為花卉等植物紋,講究一些的,或有山水及人物、詩詞出現??坍嫷膱D案多較簡練,但也有較繁復者。其效果接近于繪畫的白描,給人以清淡典雅之感,亦不乏流暢靈動之作。以線造型是我國傳統繪畫的主要手段,因而線刻的方式最能將繪畫與雕刻相結合。于是看似簡單的線刻便融入了更多的繪畫因素,比如山水構圖中的三遠,用筆中的皴法;人物畫中的描法,花卉畫中的雙勾等等。在有的圖案旁甚至還配有詩詞,這就又將書法藝術的章法融入了進去。(圖 6)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古床作為大件器物,其雕 刻 裝 飾往 往 是 上述 各 種 技法 共 同 加工的結果。胡 德 生 先生 在 其 專著《明清宮廷家具二十四講》中將這種技法稱作“綜合雕”。④在上述各種技法中,透雕與浮雕相結合的方法在川東地區的古床上應用最多,線刻與圓雕次之。而正是上述各種技法的結合,使川東地區古床上的雕飾顯現出其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的藝術效果,并在較大程度上彌補了因材質欠佳所帶來的缺陷。
圖 5: 圍屏(線刻圖案)
圖 6:漆繪蘭草詩畫
三、川東地區古床木雕裝飾題材
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川東地區民風淳樸,尚禮儀,重鄉情。在制作家具時,本地居民往往把一些美好的祝福、愿望、吉祥圖案和教育內容,通過圖形表現在家具圖案裝飾上,多為富貴吉祥、兒孫滿堂、福壽雙全、夫妻和諧等,具有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涵。川東地區古床的木雕題材十分豐富,大都借用吉祥物以隱喻、比擬、諧音等手法來表現一定的寓意。這些紛繁復雜的木雕紋飾,我們可以依其題材分為如下幾類:
1.植物類:
植物類的紋飾主要是指一些瑞花、瑞果、和樹木。如:牡丹花、梅花、菊花、蓮花、蘭花、桃、石榴、佛手、杏、金瓜、葫蘆、松、竹、桂等。這些植物都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如周敦頤在他的《愛蓮說》中曾寫道:“牡丹,花之富貴者也?!雹?,因而牡丹被人們稱作富貴花。又如桃有“王母蟠桃三千年結子,故以祝壽”⑥ 的典故,因此一直以來桃都是作為長壽的象征。蘭、梅、竹、菊又如被古人稱為“四君子”,象征了不渝的友誼。
2.動物類:
動物類的紋飾包括一些珍禽和神獸,如鳳凰、鶴、孔雀、鴛鴦、雄雞、白頭翁、喜鵲、蝴蝶、龍、魚、鹿、猴、羊、貓、獅、鼠等。動物類的木雕紋飾,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寓意。如鹿在古代被稱為仁獸,傳說是鹿瑤光散開而生成的,能兆瑞祥。又如蝙蝠自古以來便被視為吉祥的象征,特別是紅色的蝙蝠更被看重。紅色既有驅邪之意,又與“洪”同音,寓意洪福齊天(圖 7)。
圖 7:倒掛蝙蝠紋飾
3.器物類:
器物類紋飾大多是一些博古器物,博古器物在裝飾上簡稱博古,是圖繪古器物或模仿古代款式的各種器物造型。圖案多以博古器物如古瓶、玉器、鼎爐、書畫和一些吉祥物配上盆景、花卉等各種優雅高貴的擺件組成(圖 8),琳瑯滿目、古色古香,給人以美的享受。此類紋飾往往能反映床的主人的文化精神取向和審美情趣。
圖 8:楣板(圖案紋飾為花瓶等器物)
需要指出的是,在古床的木雕紋飾中,主要是以上述元素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形成福祿壽喜、榮華富貴,婚姻圓滿、子祠綿延、家業興旺、事業順利、和平安康等主題。如《富貴白頭圖》是以牡丹藤蔓配白頭翁構成,寓意夫妻白頭到老、富貴長久?!逗锷綀D》是以壽山上配無數只猴子,亦寓意兒孫興旺?!跺\雞圖》以雄雞配雞冠花,意指“官上加官”寓意官運亨通?!渡剿畧D》以山、水、小橋、房舍等組合成圖,表達人們清心無為的思想。(圖 9)
古床作為一種寓意深刻的民俗文物,正是通過不同木雕技法雕刻出多種主題的吉祥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最樸實的心理需求。
圖 9 :《山水圖》
四、川東地區古床木雕裝飾風格
時下,川東地區的古床因其華麗的雕花裝飾受到了家具收藏愛好者的親睞,但在家具或木雕流派中,卻沒有以川東地區命名派別,沒有命名并不意味著川東地區的家具或木雕不能自成一派,接下來我們將對川東地區古床木雕裝飾的風格作簡要的探討。
從時代上來看,川東地區現存于世的古床多為晚清和民國時期制作,其風格為清式家具。大體上講,清式家具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體現了一種厚重、繁縟,艷麗的風格,這與清代統治者極度揮霍的奢華生活和畸形的審美心理有很大的關系。“統治階層的文化和藝術也往往決定著某一個歷史時代的文化和藝術的整體面貌?!雹?清代皇室的審美情趣必然會對民間家具的制作產生影響,因此,清代的民間家具在藝術和審美上顯得繁瑣堆飾,艷麗媚俗。川東地區的古床從整體上來看,其木雕裝飾講求精雕細琢,繁縟堆砌,充分體現了清式家具的特色,迎合了時代的趨勢(圖 10)。
圖 10:清式貼金雕花床
從地域上來看,歷史上的四川經歷了數次移民運動,每一次移民運動都是四川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過程,尤其是經過清初的“湖廣填四川”,很多府縣成為了客家民系的組成部分,許多移民將自己本地的家具樣式和裝飾帶到川東地區發展演化,這些因素都促成了川東地區家具的發展變化。因此,川東地區古床的木雕裝飾無論是從技法上還是從題材上看,都能發現外來木雕文化的痕跡。如,川東地區的寧波床在髹漆、嵌瓷畫的基礎上對部分木雕圖案又做貼金裝飾,這正是寧波朱金木雕的裝飾特色(圖11)。又如很多古床運用了貼金的手法對木雕裝飾進行修飾,體現了潮州木雕的風格。但是,川東地區對外來文化不是全盤接受,而是進行了地理優選,對交雜于此的中國南北縱向東西橫向的文化進行了適合本土自然、經濟環境與人文生態的文化整合,形成了具有川東本土特色的文化,到了清代中葉以后,各移民文化開始逐漸匯于一體。目前川東地區遺留下來的古床多為晚清至民國初年制作,經歷了先前這些歷史與文化因素的積淀,川東地區古床及其木雕風格已趨于定型,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川東地區古床木雕裝飾仍不失本土特色。如前文提到的蝙蝠在川東地區被人們稱作“鹽老鼠”,⑧ 因此在古床雕刻圖案中被大量應用?!渡剿畧D》木雕也是川東地區多山多水的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
圖 11:寧波床
各傳統木雕流派因地理環境、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當地材料、工藝技法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創作特點。川東地區的古床木雕裝飾是利用本土木材,其圖案多與本地風俗習慣、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審美意識相呼應,在吸收外來木雕文化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變化,最終形成的具有一定本土特色的風格。
五、余論
主人需要什么樣的家具,是按自己的審美觀念和經濟條件決定的,正如傳統家具制作界的俗語:“主家由新變,匠人掙工錢。”⑨ 因此,木工匠師們迎合主人的要求,借鑒一些好的式樣,或者憑借自身的藝術修養和經驗進行創造性的制作,并順應一定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經濟條件等因素,較好地達到和滿足主人審美和適用的需求,并在其中努力地展示自身制作工藝的獨到之處或風格特點。正是如此,川東地區古床的雕刻技藝水平才有了高低之分,雕刻樣式才有豐簡之別,裝飾風格也才各不相同。如重慶市渝北民俗文化村中被譽為“中國第一床”的鎮館之寶——“滿金雕花大床”(圖 12),該床雕工精巧,運用了大量的貼金裝飾,據知情人介紹:“此床為原江北縣悅來士紳戴××為兒媳成婚的陪奩,其娘家為顯示富有,特聘請三名雕技高超的工匠,精雕細刻長達三年之久而成的,此床所用黃金貼料就不下三四兩,足見其奢侈豪華?!雹?又如,現藏于重慶市巴國城巴人博物館的四柱三檐半圍榻架子床(圖 13),雕刻裝飾運用較為簡練,圖案題材多為博古器物,床的風格顯得莊重、嚴肅。
綜上所述,川東地區古床在材質上與其它地區相比,雖然有所不及,但其木雕裝飾技法之多樣、題材之廣泛,并不遜色于其它地區,且具有明顯的本土特色。從美術考古的角度予以挖掘,依然有著較高的價值。其雕刻、造型及繪飾工藝,于今天對該類文物的研究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川東地區古床的紋飾圖案及其寓意、川東地區古床的型制以及它們的現狀和保護等方面,均有著很大的空間,這也是筆者將進一步探討的內容。
圖 12:滿金雕花大床
圖 13:四柱三檐架子床
注釋:
① 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重慶市志》(第六卷),重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61 頁。
②(明)谷應泰:《博物要覽》,轉引自陸志榮編《清代家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9 頁。
③(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論》,轉引自陸志榮編《清代家具》,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0 頁。
④ 胡德生:《明清宮廷家具二十四講》,紫禁城出版社 2006年版,第 172 頁。
⑤(宋)周敦頤:《愛蓮說》,轉引自月生《中國祥瑞象征圖說》,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67 頁。
⑥ 月生:《中國祥瑞象征圖說》,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09 頁。
⑦ 高豐:《中國器物藝術論》,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64 頁。
⑧ 鄧曉、鄧旭: 《川東地區民間古床紋飾的象征性寓意》, 《四川文物》2006 年第 5 期,第 77 頁。
⑨ 路玉章:《傳統古家具制作技藝》,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年版,第 1 頁。
⑩ 鄒元良:《木雕藝術珍品——雕花貼金大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北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江北縣文史資料》(第六輯),重慶江北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91 年,第 177 頁。